公司新闻

守好長江出雷火竞技注册渝關口 GDP含綠量達78%

2025-04-11 12:04: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四月一日,巫山寧江渡公園風景怡人。在生態整治前,這裡是一片消落帶。記者 何賽格 攝\視覺重慶

  4月1日,清晨的江面泛起薄霧,雷火竞技官网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站長魏嵬與同事帶著取樣瓶登上小船,來到長江巫山段培石斷面。測量儀顯示:水溫14.7℃、pH值8.05、濁度4.2……

  “這些數字是重慶691公裡長江干流的‘末端答卷’。”魏嵬說,長江巫山段干流斷面水質已連續8年保持Ⅱ類標准。

  巫山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作為長江出渝最后一道關口,巫山已構建起“生態資源—生態產品—生態品牌—生態效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綠色經濟貢獻率達78%,並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8年來,這個皮膚黝黑的漢子足跡遍布巫山一江六河,水陸行程超過10萬公裡,馬不停蹄為長江及其支流水質做“體檢”。

  既管源頭,又抓沿途。近年來,巫山清理整改小水電67座,關停老舊散小碼頭24個,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69個,325條漁船退捕上岸,河道岸線全面改善。

  “守護長江重慶段最后一道閘,首先要管好轄區內河流,否則對不起上游的努力。”魏嵬說,大寧河、大溪河、抱龍河、三溪河、神女溪、小溪河等6條長江支流發源於巫山,其中5條支流在巫山匯入長江。

  讓魏嵬欣慰的是,8年來,全縣15個考核斷面、2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大寧河還成功創建市級幸福河湖。

  水質年年達標的秘密也藏在岸上。距離培石170公裡的平河鄉地處當陽大峽谷,既在五裡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又是小三峽源頭。4月1日,一場特別的院壩會在該鄉燕子村九門洞小院進行。

  “剛剛過去的3月,有2萬多名游客來我們這裡看瀑布、賞油菜花和李花,20多名在外務工村民返鄉創業搞旅游。這說明我們依托和美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子走對了。”鄉黨委書記楊裕富對村民說。

  “說得對!”楊裕富說,山清水秀,景觀獨特,峽谷幽深狹長,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他說,多年前,鄉裡定下河道5公裡范圍內嚴禁畜禽規模養殖的規矩,先后關停沿河兩岸30家養殖場,實施“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新建垃圾分類收集站、垃圾池、公共廁所,配備垃圾桶,實施污水管網改造、河道整治,都是為了守住這份生態財富。

  巫山也是重慶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的最后一道防線。早在2003年,當地就成立了清漂隊。這支清漂隊自創“圍追堵截”戰法,洪水季追著垃圾跑,蚊蠅堆裡分揀漂浮物,練就了一番“水上繡花”功夫。

  截至目前,長江干流巫山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Ⅱ類、總磷濃度連續11年下降。巫山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中居全市第一。

  清明時節,位於巫山象鼻山下的寧江渡公園人潮涌動,人們在這裡品茶、觀景,好不愜意。

  2021年,巫山對寧江渡進行整治,恢復原有山形山脈、修補山體創面,營造健康的三峽森林植被體系,讓消落帶變成了風景線,一條長約900米的游覽主線串聯起“古道幺店、雲間煙火、寧河晚渡、巫山雲雨、綠潭紅樹、夜泊巫山”六幕場景。

  巫山石漠化、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高達57.3%。縣林業局干部肖聖銀至今記得首次航拍巫山的畫面——的灰白色山體像大地結痂。近年來,巫山摸索推進生態修復保護與治理石漠化、營造生態景觀林、助力鄉村振興“三融合”,此舉還入選全國生態保護修復八大典型案例。

  如今,全縣121萬畝石漠化山地披上綠裝,初步形成以低山河谷生態經濟林、中部生態景觀林、山脊生態防護林為主的“三帶”格局,基本解決全境綠化斷檔問題,土壤年流失量減少125萬噸。

  村民王存立的家就在大昌濕地公園半島上的光明村,今年3月他開起了農家樂,收入頗豐。他說:“農家樂生意好,全靠大昌湖生態變好。”

  曾經一段時間,大昌湖到處都是漂浮的垃圾。巫山縣拆除湖岸非法建筑,清退、關閉沿線工礦企業,清運石子、沙、石膏,取締漁船、安置轉型漁民,建成生態多塘系統,改善入湖河道水質﹔同時通過水面垃圾清理、植被護岸、山崖加固、消落帶治理等措施進行系統治理,形成如今的濱湖生態景觀林。

  據統計,巫山縣累計修復消落帶71.1萬平方米,完成縣城兩江四岸11.4公裡水陸岸線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大昌湖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肖聖銀告訴記者,目前巫山森林覆蓋率67.6%,4000多隻獼猴重返山林,143種鳥兒安家落戶﹔去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63天,居全市第一,獲評“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

  清洗、晾晒、描畫、壓平、雕刻……雙龍鎮安靜村紅葉雕工坊裡,一片片紅葉經村民一番“鍍金”后,搖身一變成了價值百元的文創產品。

  他告訴記者,5年來,工坊的14名村民已雕刻出一萬余枚紅葉文創產品,暢銷重慶城區、山東、北京等地。

  巫山紅葉栽植面積120余萬畝,當地已建成全國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觀賞期最長的紅葉旅游觀光基地。

  “生態為產業增值,產業為生態添綠。”巫山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綠色魔術”在巫山不斷上演:全縣鞏固發展特色經濟林100萬畝,形成低山柑橘、中山脆李、高山核桃的產業格局,30萬畝脆李成“氣候好產品”,20萬畝柑橘拿到地標認証,15萬畝核桃林變身“綠色銀行”,“三棵樹”年綜合產值超35億元。

  巫山縣還成功簽約交易全市首筆林業碳匯,入選全市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借“風”攬“光”培育清潔能源,建成6個風光清潔能源項目,年產值3億元左右。

  在兩坪鄉向鴨村,海拔1800多米的青山頭,大風口風電項目7台風機正迎風旋轉發電,這是重慶區域裝機容量最大的山地風電項目。山腰,1500畝農(林)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鋪展成片,這是重慶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項目。

  記者了解到,巫山計劃用5年時間,爭取風光水蓄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450萬千瓦,年總產值達到20億元左右,打造百億級長江三峽清潔能源基地。

  “生態與產業雙向奔赴,全面塑造綠色經濟新優勢。”巫山縣相關負責人稱,將圍繞“六區一高地”新重慶新藍圖,譜寫興業、強縣、富民“三篇文章”,做靚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地、產城景融合三峽港灣城、多式聯運商貿物流樞紐“四張名片”,全力打造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示范縣。(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守好長江出雷火竞技注册渝關口 GDP含綠量達78%(图1)

  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作為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重慶市如何更好地防范極端天氣、洪災、地災等自然災害?4月8日,重慶市氣象局舉行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學術工作會議,並通報介紹了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建設相關情況。 本次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談哲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宋君強,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的專家齊聚重慶。…

  4月8日,由人民日報社重慶分社、豐都縣委、豐都縣人民政府主辦,豐都縣委宣傳部承辦,“瞰山城•人民日報區縣行”融媒體採訪活動豐都站正式啟動。豐都縣委書記張國忠、雷火竞技官网人民日報社重慶分社社長李增輝分別致辭。…

  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陳琦、劉敏)4月9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正式投用,至此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座航站樓+1座衛星廳+4條跑道” 運行格局形成。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搜索